公司成功举办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观摩活动—— 陈慧英、王小莉老师心得分享会


近日,公司在艺术楼501会议室组织了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观摩课活动。本次观摩课由陈慧英和王小莉两位老师主讲,张国超副经理主持,学院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观摩课。

 首先,陈慧英老师以PPT的形式分享了关于“课程思政”的心得体会。她谈到在起初接触“课程思政”时,心中产生了它会不会受学科和专业限制的疑问。为了解决这个疑问,陈老师查询大量资料和数据,最后深刻认识到:“课程思政”就是要打破学科门槛,找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契合点,对二者进行融合。在提到她的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申报及建设过程时,她将其分为前期心理建设、课程建设以及后期完善三个部分。她建议老师们在平日里多收集素材,做到有备无患。最后,陈老师强调,员工都是有潜力的,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。员工最期待的就是课程实践,她的课程实践准备中包括有科研项目、三下乡项目、各项赛事及创新创业训练四部分。虽然指导过程很辛苦,但是看到员工成长会很有成就感。

 王小莉老师主要是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进行课程思政分享。王老师长期主讲《中国合唱音乐》课程,她说因为自己近二十年的时间只研究这一门课程,所以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很有优势。相比于一味地说教,她觉得当今更有必要的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,起到“润物细无声”的作用,而不是像敲木鱼一样收效甚微。《中国合唱音乐》课程不止是艺术,也是一种思考方式,是员工如何对待自己、对待社会的一种哲学态度。通过对学校以及对员工的特点进行分析,王老师和其团队选择将合唱艺术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,更加自然、更加方便也更易于被员工接受。同时,王老师强调不同时代的人面对的问题不同,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,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多加注意。

 本次“课程思政”观摩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,深化了老师们对“课程思政”的理解。通过陈慧英和王小莉两位老师的心得分享,大家对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,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好的贯彻落实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。

 

 

新媒体中心 文/李文昕 盛子慧

摄/杨  子 樊德获

审/李自丽 刘湘怡

吴泓颖